孙越孙灵芝:为什么古建筑要用木头?
古建筑,尤其是中国古建筑,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这样的古建筑中,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:大量使用了木材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孙越和孙灵芝夫妇一直致力于研究传统木结构建筑,他们向我们解析了这个问题。
木材在古建筑中的优点
孙越夫妇认为,木材在古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,主要有几个优点。
第一,木材有着很好的韧性和抗震性。作为天然材料,木材在承受地震、风灾等自然灾害时,有着很好的缓冲作用。相比于其他材料(如钢筋、混凝土等),木材更能够承受非均匀的应力分布。
第二,木材的加工和搭建相对较方便。木材具有较高的可塑性,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,实现不同的设计效果。同时,凭借木质材料本身的轻巧特性,木质房屋的搭建也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,这对于古代建筑施工技术较为落后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。
第三,木材在建筑内部造型和装饰中可以施加各种流畅自然的曲线和弧线。这也使得古代建筑的建造者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木工技艺,在房屋内营造出各种奇妙的景致,从而使房屋的整体效果得到更好的升华。
不同木材种类及其应用
孙越夫妇强调,在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都有其固定的种类和用途,因为不同木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。以下是古代建筑中常用的木材种类及其应用:
首先是松木,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,在大量的宫殿、庙宇、古民居等建筑中都有其身影。松木质地轻盈、柔韧,木材中的含油量和温度抗性都非常优秀,可以抵抗大部分的虫蛀和腐蚀。古代的建筑师们也善于利用松木的“温度效应”,在设计和搭建之间留出合适的空隙,使得房屋在冬天时(松木材质收缩)可以更好地保温和防寒,在夏天时(松木材质膨胀)又可以防潮透气,保持室内凉爽。
其次是榆木,这种木材是古代建筑常用的榫卯构件材料,例如桥梁和梁柱,可以承受更多的重量。榆木具有纹理清晰,质地坚硬,极不易开裂变形等特点。
另一个常用的木材是杉木,在桥梁、屋顶梁和格栅等建筑构造中广泛应用。杉木木质轻巧,在风吹雨打和冷热变化的环境下也不容易开裂变形,稳定性很好。
还有其他的木材种类,如寒松、柞木、古柏等等,这些木材也各有其特性,可以在不同的建筑设计和实施阶段中加以应用。
结语
通过孙越孙灵芝夫妇的解析,我们可以看到,古建筑使用木材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材料富有特性并富有可塑性,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建筑技艺发展历程的产物。在现代,我们的建筑文化也值得借鉴和传承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,我们应该重视传统建筑技艺的研究和传承。